

舉辦新能源行業論壇,平安私人銀行以“私行+投行”助力雙碳戰略
編輯:2022-12-24 10:00:00
當今,中國乃至世界正面臨一場深刻的能源變革。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努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雙碳目標,已成為各相關行業的共識。
12月21日,在平安私人銀行2022年度峰會的新能源分論壇上,相關行業大咖、業界領袖和優秀投資人一起,探討新能源行業的發展趨勢與投資方向。平安私人銀行以“私行+投行”戰略,聯動行內綠色金融事業部、數字投行等對公板塊賦能實體企業。
儲能技術成為新能源行業競爭核心
對于新能源技術未來發展,澳大利亞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清潔能源研究院院長劉科指出,能源轉型是實現碳中和的有效路徑,要重點提升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而風能和太陽能取代火電的核心是大規模儲能技術。

劉科分享
因此,在劉科看來,新的儲能方式和技術將成為未來國家和企業間競爭的核心領域,看好綠色甲醇等儲運載體。劉科還介紹了甲醇助力貴陽構建“綠色低碳交通體系”等成功應用案例,并指出綠色甲醇基燃料可用于汽車、船舶、無人機等廣泛領域。
“能源是工業的血液。中國的年用電量超過8萬億度,其中80%以上貢獻自工商業用戶。”金風科技總裁助理、金風零碳業務負責人胡江在論壇上表示,中國向世界承諾的“30·60”雙碳目標,使可再生能源迎來又一飛速發展階段。

胡江分享
胡江指出,在雙碳目標的要求下,建設新型電力系統對能源供給端和消費端同時提出需求。“能源供給端方面,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能源消費端方面,終端能源消費電氣化將助力碳減排。”
而這意味著,風電、光伏的開發與應用將有效支撐全球減碳目標實現,相關政策的密集出臺,也將帶給全社會機遇與挑戰。“從企業的視角看,可以從兩個角度參與進來:一是可再生能源的投資,二是用好峰值電源,發展綠色電源,降低碳排放。”胡江表示
風電及儲能行業或成未來超級賽道
在雙碳目標的推動下,如何看待新能源行業投資前景?
在銀華基金基金經理王浩看來,碳中和領域正為投資帶來大機遇。“我國通過20年的戰略布局,在電動車、光伏、儲能等行業搭建了全球最完備的行業,這也是投資中可以找到的最好的長板產業賽道。”

王浩分享
其中,中國的電動車行業不僅解決了能源危機,減緩能源壓力,而且在制造業中實現了彎道超車,走到最前列,是碳中和行業最耀眼的明星。“過去三年,電動車為我們貢獻了很大的收益,現在也進入到優質股的成長期。”他說。
而在電力的新能源化方面,王浩認為,目前最主要的抓手是光伏和風電。
“光伏行業永遠通過降本來激發需求,具備自我加速的特征,需求越大,規模效應更好。因此,我們對明年歐洲和國內的裝機有很樂觀的期待,明年的裝機增速將快于今年。”他說。
對于風電,王浩則認為,海上風電作為風電中的新興市場,可能是未來幾年新能源裝機增速最快的環節。
平安銀行綠色金融事業部總裁朱育強也指出,雙碳目標提出以來,碳中和板塊呈現比較高的漲幅,盡管2022年資本市場整體表現疲弱,相關產業依舊領跑。其中,光伏、儲能、特高壓等碳中和概念板塊仍有較大超額收益;綠色低碳基金方面碳中和以來綠色低碳類基金長期保持超額收益,表現明顯優于大盤。

朱育強線上分享
對于未來的投資方向,王浩認為,最有爆發力的行業是儲能。“這個行業的發展空間巨大,是真正跟電動車相提并論的超級賽道。”王浩堅信,儲能行業未來的發展空間可以帶來很好的投資收益。
朱育強也表示,在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的大規模、高比例發展背景下,儲能的發展為必然趨勢,預計“十四五”投資空間5000億以上,長期空間萬億以上。
發展綠色金融,以“私行+投行”戰略賦能實體企業
雙碳目標為實體經濟的轉型設定了清晰的方向和目標,而作為實體經濟的有力支持者,平安銀行已在綠色金融的實踐中先行一步。
平安銀行三季報顯示,截至2022年9月末,平安銀行綠色貸款余額1049.6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1.8%,綠色金融業務增速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將綠色金融作為一項產業來重點發展,打造國內領先、有溫度的綠色金融品牌。”在這一決心下,平安銀行集中行內優勢資源,以“綠色+金融+科技”不斷創新,形成了包含對公、零售及普惠的綠色金融業務體系。
在綠色對公方面,平安銀行通過“股+債”一體化新能源電站全生命周期綜合解決方案,以綠色專項額度和綠色業務補貼等資源支持,為企業降低融資成本,引導信貸資產優化配置,積極開展業務模式及場景探索。
綠色不光是對公概念,零售個人領域綠色同樣重要。零售方面,平安銀行聯合銀聯和上海環交所,發布全國首個雙卡碳賬戶平臺“低碳家園”,通過公益和經濟類綠色權益活躍零售客戶,以金融資源引導用戶踐行低碳理念;普惠方面,平安銀行以科技手段借助綠色標簽來批量獲客,為小微企業提供綠色信貸和綠色保險等全方位的綠色金融服務。
“作為支持實體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源頭活水,銀行業在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上需承擔更多社會責任。平安銀行將責無旁貸,強化綠色金融擔當,引領綠色金融發聲,推動綠色金融創新,做綠色金融的積極踐行者。”朱育強表示。
據介紹,此次峰會新能源分論壇為平安私人銀行聯合行內綠色金融事業部、數字投行舉辦,是踐行“私行+投行”戰略,服務實體經濟,助力國家雙碳戰略的積極行動。轉型五年多來,平安銀行持續探索零售轉型與對公業務的協同,站在客戶資產負債表角度,綜合調動銀行資金、保險資金、資本市場資金、同業資金等,通過長短資金結合,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結合,能夠滿足客戶流動性、降杠桿、收益性等多方面需求。
平安私人銀行今年推出國內首個頂級私行服務體系,其中在在企業服務升級方面,平安私人銀行堅持以服務實體企業為導向,針對企業特定場景需求,面向企業董監高、企業核心員工及企業經營推出一站式綜合金融方案,包括員工激勵、企業董監高投融資、企業治理數字平臺等服務。此外,平安私人銀行在國內率先推出企業家專屬服務平臺“企望會”,為企業家量身定制金融服務、圈層社交、品牌賦能、經營賦能、社會價值賦能等一站式解決方案。
舉辦新能源行業論壇,平安私人銀行以“私行+投行”助力雙碳戰略
編輯:2022-12-24 10:00:00
當今,中國乃至世界正面臨一場深刻的能源變革。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努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雙碳目標,已成為各相關行業的共識。
12月21日,在平安私人銀行2022年度峰會的新能源分論壇上,相關行業大咖、業界領袖和優秀投資人一起,探討新能源行業的發展趨勢與投資方向。平安私人銀行以“私行+投行”戰略,聯動行內綠色金融事業部、數字投行等對公板塊賦能實體企業。
儲能技術成為新能源行業競爭核心
對于新能源技術未來發展,澳大利亞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清潔能源研究院院長劉科指出,能源轉型是實現碳中和的有效路徑,要重點提升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而風能和太陽能取代火電的核心是大規模儲能技術。

劉科分享
因此,在劉科看來,新的儲能方式和技術將成為未來國家和企業間競爭的核心領域,看好綠色甲醇等儲運載體。劉科還介紹了甲醇助力貴陽構建“綠色低碳交通體系”等成功應用案例,并指出綠色甲醇基燃料可用于汽車、船舶、無人機等廣泛領域。
“能源是工業的血液。中國的年用電量超過8萬億度,其中80%以上貢獻自工商業用戶。”金風科技總裁助理、金風零碳業務負責人胡江在論壇上表示,中國向世界承諾的“30·60”雙碳目標,使可再生能源迎來又一飛速發展階段。

胡江分享
胡江指出,在雙碳目標的要求下,建設新型電力系統對能源供給端和消費端同時提出需求。“能源供給端方面,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能源消費端方面,終端能源消費電氣化將助力碳減排。”
而這意味著,風電、光伏的開發與應用將有效支撐全球減碳目標實現,相關政策的密集出臺,也將帶給全社會機遇與挑戰。“從企業的視角看,可以從兩個角度參與進來:一是可再生能源的投資,二是用好峰值電源,發展綠色電源,降低碳排放。”胡江表示
風電及儲能行業或成未來超級賽道
在雙碳目標的推動下,如何看待新能源行業投資前景?
在銀華基金基金經理王浩看來,碳中和領域正為投資帶來大機遇。“我國通過20年的戰略布局,在電動車、光伏、儲能等行業搭建了全球最完備的行業,這也是投資中可以找到的最好的長板產業賽道。”

王浩分享
其中,中國的電動車行業不僅解決了能源危機,減緩能源壓力,而且在制造業中實現了彎道超車,走到最前列,是碳中和行業最耀眼的明星。“過去三年,電動車為我們貢獻了很大的收益,現在也進入到優質股的成長期。”他說。
而在電力的新能源化方面,王浩認為,目前最主要的抓手是光伏和風電。
“光伏行業永遠通過降本來激發需求,具備自我加速的特征,需求越大,規模效應更好。因此,我們對明年歐洲和國內的裝機有很樂觀的期待,明年的裝機增速將快于今年。”他說。
對于風電,王浩則認為,海上風電作為風電中的新興市場,可能是未來幾年新能源裝機增速最快的環節。
平安銀行綠色金融事業部總裁朱育強也指出,雙碳目標提出以來,碳中和板塊呈現比較高的漲幅,盡管2022年資本市場整體表現疲弱,相關產業依舊領跑。其中,光伏、儲能、特高壓等碳中和概念板塊仍有較大超額收益;綠色低碳基金方面碳中和以來綠色低碳類基金長期保持超額收益,表現明顯優于大盤。

朱育強線上分享
對于未來的投資方向,王浩認為,最有爆發力的行業是儲能。“這個行業的發展空間巨大,是真正跟電動車相提并論的超級賽道。”王浩堅信,儲能行業未來的發展空間可以帶來很好的投資收益。
朱育強也表示,在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的大規模、高比例發展背景下,儲能的發展為必然趨勢,預計“十四五”投資空間5000億以上,長期空間萬億以上。
發展綠色金融,以“私行+投行”戰略賦能實體企業
雙碳目標為實體經濟的轉型設定了清晰的方向和目標,而作為實體經濟的有力支持者,平安銀行已在綠色金融的實踐中先行一步。
平安銀行三季報顯示,截至2022年9月末,平安銀行綠色貸款余額1049.6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1.8%,綠色金融業務增速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將綠色金融作為一項產業來重點發展,打造國內領先、有溫度的綠色金融品牌。”在這一決心下,平安銀行集中行內優勢資源,以“綠色+金融+科技”不斷創新,形成了包含對公、零售及普惠的綠色金融業務體系。
在綠色對公方面,平安銀行通過“股+債”一體化新能源電站全生命周期綜合解決方案,以綠色專項額度和綠色業務補貼等資源支持,為企業降低融資成本,引導信貸資產優化配置,積極開展業務模式及場景探索。
綠色不光是對公概念,零售個人領域綠色同樣重要。零售方面,平安銀行聯合銀聯和上海環交所,發布全國首個雙卡碳賬戶平臺“低碳家園”,通過公益和經濟類綠色權益活躍零售客戶,以金融資源引導用戶踐行低碳理念;普惠方面,平安銀行以科技手段借助綠色標簽來批量獲客,為小微企業提供綠色信貸和綠色保險等全方位的綠色金融服務。
“作為支持實體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源頭活水,銀行業在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上需承擔更多社會責任。平安銀行將責無旁貸,強化綠色金融擔當,引領綠色金融發聲,推動綠色金融創新,做綠色金融的積極踐行者。”朱育強表示。
據介紹,此次峰會新能源分論壇為平安私人銀行聯合行內綠色金融事業部、數字投行舉辦,是踐行“私行+投行”戰略,服務實體經濟,助力國家雙碳戰略的積極行動。轉型五年多來,平安銀行持續探索零售轉型與對公業務的協同,站在客戶資產負債表角度,綜合調動銀行資金、保險資金、資本市場資金、同業資金等,通過長短資金結合,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結合,能夠滿足客戶流動性、降杠桿、收益性等多方面需求。
平安私人銀行今年推出國內首個頂級私行服務體系,其中在在企業服務升級方面,平安私人銀行堅持以服務實體企業為導向,針對企業特定場景需求,面向企業董監高、企業核心員工及企業經營推出一站式綜合金融方案,包括員工激勵、企業董監高投融資、企業治理數字平臺等服務。此外,平安私人銀行在國內率先推出企業家專屬服務平臺“企望會”,為企業家量身定制金融服務、圈層社交、品牌賦能、經營賦能、社會價值賦能等一站式解決方案。
友情鏈接:黑龍江省政府采購網 黑龍江公共資源交易網 中國政府采購網 財政部 中注協 中國證監會 中評協 財聯網
版權所有:黑龍江中灝瑞合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備案號:黑ICP備2022009365號-1 技術支持:資海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