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滿血復活”的香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編輯:2023-06-21 09:18:21
6月12日至17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受邀參加香港特區政府舉辦的“內地媒體香港專題采訪計劃”,實地探訪東方之珠如今的新局面、面臨的新機遇、期待的新飛躍。
踏實做好自己的事
6月的南國,藍天白云,山明水秀。美麗的維多利亞港畔,時隔10年,荷蘭藝術家弗洛倫泰因·霍夫曼的“小黃鴨”,和同伴一起返港,再度“暢游”香江。大批市民和游客爭相前來“打卡”,人們的熱情超過了氣溫。
熱情與興奮,洋溢在整座城市之中。在金鐘和銅鑼灣,寫字樓與商場里攘往熙來,車馬如龍;在尖沙咀和旺角,來自各國的游人尋覓著電影里的場景;在香港國際機場,第三跑道系統、“機場城市”的建設熱火朝天;在葵青集裝箱碼頭,大小貨輪絡繹不絕,轉運卡車忙個不停;在香港科學園,初創企業擠滿了園區……美麗的香港展現出強大的復原能力。
“香港是中國最國際化的城市。”香港特區政府投資推廣署助理署長蔣學禮向媒體介紹稱,2022年香港仍舊排在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第一位、全球新興生態系統第二位、全球最受歡迎仲裁地點第三位、全球金融中心第四位,擁有蓬勃發展的環球商業社群和充滿動力的初創生態環境,外來投資重拾升軌。2022年,境外公司在香港有近9000家,超過1400家企業將地區總部設立在香港,初創企業的數量較2018年增長了52%,達到3985家,創下新高。
當然,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香港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不斷受到沖擊。對此,香港交易所內地業務發展主管毛志榮表示:“我們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我們有獨特的優勢。”他認為,香港具備很多獨特的優勢,其中最大的優勢就是“一國兩制”:香港將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連接內地龐大的經濟實體,成為國家與世界的橋梁。
“香港是內地企業首選的境外上市地。”毛志榮介紹稱,截至2023年3月,內地企業在香港累計融資金額超過8萬億港元;截至2023年4月底,在港上市內地公司數量、市值及成交額分別超過香港市場的五成、七成和八成,在香港占據重要地位。
“一國兩制”是香港最大的優勢
“一國兩制”是香港最大的優勢,這是香港各界的共識。誠如香港街頭那幅常見的標語所寫:一國兩制,獨特優勢;背靠祖國,聯通世界。
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不論是利用互聯互通的機制投資,還是用私募基金投資創新公司,國際富豪都可以通過香港更加了解內地。“他們看好香港,并利用香港為跳板,把握內地發展機遇。”
今年3月,香港特區政府發布了《有關香港發展家族辦公室業務的政策宣言》,吸引全球家族辦公室將財富帶到香港。陳浩濂表示,按照資產管理規模計算,2021年香港財富管理資產規模已超過4.55萬億美元,香港作為跨境財富中心在全球排名第二,在亞洲排名第一。
香港為世界富豪“理財”,能為內地帶來怎樣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陳浩濂表示,與內地市場互聯互通一直是香港的優勢,香港推動家族辦公室業務,可以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提供重要支持,進一步推進粵港兩地在資本市場、保險市場、財富管理、金融科技、綠色金融等領域深度合作,為高質量建設大灣區和深化國家金融市場改革作出積極貢獻。
緊抓“一帶一路”發展機遇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6月16日,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今年9月香港將舉行“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這將是香港第八次舉辦“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在本屆論壇上,香港將重點推介東盟和中東商機。
“今年2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帶著香港企業去過中東一趟,當時簽訂了13份合作備忘錄。”陳百里說,這為香港與中東企業提供了商貿、金融、創新科技、可持續發展和運輸的合作商機。
“中東的朋友也來到香港,看看想落戶香港的中東項目如何去推行,這些進展比較理想。”陳百里表示,今年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將邀請中東企業和基金來香港做項目對接,也會舉行一場東盟活動,做好雙方商機對接。
“我們現在正在發邀請函,來參加‘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的內地代表團越多越好。”陳百里表示,在過去7屆高峰論壇中,香港做了很多場商業項目對接會,做好“引進來與走出去”的雙向平臺。
此前,特首李家超在率團赴中東進行商務考察時表示,特區政府一直全力發揮香港作為共建“一帶一路”功能平臺的作用,鼓勵香港企業和服務界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拓展業務,與中國內地企業并船出海。
作為全球最受歡迎的仲裁地點之一,香港國際仲裁中心在服務保障“一帶一路”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該中心副秘書長兼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楊玲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介紹稱,香港國際仲裁中心很早就成立了“一帶一路”專業委員會,積極為“一帶一路”項目提供法律服務。10年來,香港國際仲裁中心處理了很多商業爭議,包括跨境知識產權爭議、跨境股權爭議、跨境工程爭議、跨境商業技術性服務爭議等。楊玲表示,近年來,香港國際仲裁中心已成為“一帶一路”項目糾紛當事人最常選擇的爭議解決平臺之一。
“香港將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楊玲說,“妥善的法律風險管理對任何‘一帶一路’項目都至關重要。香港擁有現代化的法律基礎設施和解決爭議的專業知識,是解決爭議的理想場所。”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袁野 來源:中國青年報
“滿血復活”的香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編輯:2023-06-21 09:18:21
6月12日至17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受邀參加香港特區政府舉辦的“內地媒體香港專題采訪計劃”,實地探訪東方之珠如今的新局面、面臨的新機遇、期待的新飛躍。
踏實做好自己的事
6月的南國,藍天白云,山明水秀。美麗的維多利亞港畔,時隔10年,荷蘭藝術家弗洛倫泰因·霍夫曼的“小黃鴨”,和同伴一起返港,再度“暢游”香江。大批市民和游客爭相前來“打卡”,人們的熱情超過了氣溫。
熱情與興奮,洋溢在整座城市之中。在金鐘和銅鑼灣,寫字樓與商場里攘往熙來,車馬如龍;在尖沙咀和旺角,來自各國的游人尋覓著電影里的場景;在香港國際機場,第三跑道系統、“機場城市”的建設熱火朝天;在葵青集裝箱碼頭,大小貨輪絡繹不絕,轉運卡車忙個不停;在香港科學園,初創企業擠滿了園區……美麗的香港展現出強大的復原能力。
“香港是中國最國際化的城市。”香港特區政府投資推廣署助理署長蔣學禮向媒體介紹稱,2022年香港仍舊排在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第一位、全球新興生態系統第二位、全球最受歡迎仲裁地點第三位、全球金融中心第四位,擁有蓬勃發展的環球商業社群和充滿動力的初創生態環境,外來投資重拾升軌。2022年,境外公司在香港有近9000家,超過1400家企業將地區總部設立在香港,初創企業的數量較2018年增長了52%,達到3985家,創下新高。
當然,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香港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不斷受到沖擊。對此,香港交易所內地業務發展主管毛志榮表示:“我們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我們有獨特的優勢。”他認為,香港具備很多獨特的優勢,其中最大的優勢就是“一國兩制”:香港將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連接內地龐大的經濟實體,成為國家與世界的橋梁。
“香港是內地企業首選的境外上市地。”毛志榮介紹稱,截至2023年3月,內地企業在香港累計融資金額超過8萬億港元;截至2023年4月底,在港上市內地公司數量、市值及成交額分別超過香港市場的五成、七成和八成,在香港占據重要地位。
“一國兩制”是香港最大的優勢
“一國兩制”是香港最大的優勢,這是香港各界的共識。誠如香港街頭那幅常見的標語所寫:一國兩制,獨特優勢;背靠祖國,聯通世界。
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不論是利用互聯互通的機制投資,還是用私募基金投資創新公司,國際富豪都可以通過香港更加了解內地。“他們看好香港,并利用香港為跳板,把握內地發展機遇。”
今年3月,香港特區政府發布了《有關香港發展家族辦公室業務的政策宣言》,吸引全球家族辦公室將財富帶到香港。陳浩濂表示,按照資產管理規模計算,2021年香港財富管理資產規模已超過4.55萬億美元,香港作為跨境財富中心在全球排名第二,在亞洲排名第一。
香港為世界富豪“理財”,能為內地帶來怎樣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陳浩濂表示,與內地市場互聯互通一直是香港的優勢,香港推動家族辦公室業務,可以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提供重要支持,進一步推進粵港兩地在資本市場、保險市場、財富管理、金融科技、綠色金融等領域深度合作,為高質量建設大灣區和深化國家金融市場改革作出積極貢獻。
緊抓“一帶一路”發展機遇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6月16日,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今年9月香港將舉行“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這將是香港第八次舉辦“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在本屆論壇上,香港將重點推介東盟和中東商機。
“今年2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帶著香港企業去過中東一趟,當時簽訂了13份合作備忘錄。”陳百里說,這為香港與中東企業提供了商貿、金融、創新科技、可持續發展和運輸的合作商機。
“中東的朋友也來到香港,看看想落戶香港的中東項目如何去推行,這些進展比較理想。”陳百里表示,今年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將邀請中東企業和基金來香港做項目對接,也會舉行一場東盟活動,做好雙方商機對接。
“我們現在正在發邀請函,來參加‘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的內地代表團越多越好。”陳百里表示,在過去7屆高峰論壇中,香港做了很多場商業項目對接會,做好“引進來與走出去”的雙向平臺。
此前,特首李家超在率團赴中東進行商務考察時表示,特區政府一直全力發揮香港作為共建“一帶一路”功能平臺的作用,鼓勵香港企業和服務界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拓展業務,與中國內地企業并船出海。
作為全球最受歡迎的仲裁地點之一,香港國際仲裁中心在服務保障“一帶一路”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該中心副秘書長兼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楊玲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介紹稱,香港國際仲裁中心很早就成立了“一帶一路”專業委員會,積極為“一帶一路”項目提供法律服務。10年來,香港國際仲裁中心處理了很多商業爭議,包括跨境知識產權爭議、跨境股權爭議、跨境工程爭議、跨境商業技術性服務爭議等。楊玲表示,近年來,香港國際仲裁中心已成為“一帶一路”項目糾紛當事人最常選擇的爭議解決平臺之一。
“香港將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楊玲說,“妥善的法律風險管理對任何‘一帶一路’項目都至關重要。香港擁有現代化的法律基礎設施和解決爭議的專業知識,是解決爭議的理想場所。”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袁野 來源:中國青年報
友情鏈接:黑龍江省政府采購網 黑龍江公共資源交易網 中國政府采購網 財政部 中注協 中國證監會 中評協 財聯網
版權所有:黑龍江中灝瑞合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備案號:黑ICP備2022009365號-1 技術支持:資海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