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Image

北京西城推動危舊樓房改建工作 突破制度藩籬創新機制


編輯:2024-01-12 10:06:18

  中新網北京1月11日電 (記者 杜燕)在推動城市更新的過程中,北京市西城區積極推動危舊樓房改建工作。其中,全區首個危舊樓改建項目樺皮廠8號樓兩個月建成封頂。今年,西城區計劃實施20棟簡易樓解危排險,同時推動保租房籌集取得突破,解決一批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這是記者今天從北京市西城區了解到的。

北京市西城區首個危舊樓改建項目樺皮廠8號樓兩個月建成封頂。西城區供圖

  “墻體裂開、燃氣管線都掛在樓體的外壁上……我們非常擔憂,急切希望住進牢固的樓房里。”家住樺皮廠胡同8號樓的劉爺爺說出了居民的心聲。“我們發現墻體有沙化現象,廚房、衛生間還有沉降。”居民徐女士反映,“希望政府能快點給我們解決,在這樓里多住一天就多一天的風險。”

  樺皮廠胡同8號樓,位于西城區新街口街道,是20世紀70年代建成的5層住宅樓房。由于該樓房配套設施不完善,空間布局不合理,再加上原產權單位已無管理能力,也因此居住在這棟樓里的居民對居住安全產生了深深的擔憂。

  民有所憂,我必念之。2020年11月,作為西城區首個危舊樓改建項目,樺皮廠胡同8號樓納入危舊樓改建(以下簡稱樺8危改項目)工作計劃。

  “樺8危改項目是依據2020年6月北京市住建委、市規自委、市發改委、市財政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危舊樓房改建試點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危改試點意見》),確定的首個西城區通過拆除重建方式進行改造的危舊樓改建試點項目,也是全市首個整樓居民均為產權主體的試點項目。因為沒有對此類項目的專項審批路徑及相關政策等作為參考,我們需要克服許多困難與障礙。”西城區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說,在區委區政府的指導下,樺8危改項目成立了由西城區住建委牽頭的工作專班,經過多次現場勘察、數次研論,工作專班決定轉變思想,由等政策變用政策、要政策,敢闖敢試蹚出一條路來。

  突破制度藩籬創新機制

  “樺8危改項目的難點在哪里?首先產權主體多,其次實施主體非產權主體,產權注銷后會帶來后續的系列影響等,其中最難的就是轉移登記產生稅費,需要交納契稅。”規自委西城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由于《危改試點意見》上沒有明確危舊樓改建多個產權主體登記路徑,所以這成為考驗西城干部智慧與擔當的試金石。

  辦法總比困難多,最終,工作專班牽頭,規自、住建、房管、稅務、街道、實施主體等各部門深入調研交流,結合危舊樓改建已出臺政策以及樺皮廠8號樓實際情況,規自分局創新性提出“產權主體不變、實施主體代建”、“先注銷后首次、一戶一首次”的總體辦理思路,按照《危改試點意見》相關要求,單套住房包括新增建設面積在內,房屋性質統一登記為“按照經濟適用房產權管理”。其中,原住房已轉為商品房、已購公房的部分,在辦理不動產權登記時進行注記,上市轉讓時商品房部分無需繳納地價款,新增面積部分應繳納。

  規自委西城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樺8危改項目開工前各項手續辦理,創新并聯模式,簡化審批前置條件。

  最終,規自委西城分局以“告知承諾制”即時核發該項目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僅用時22天完成從用地劃撥到建設工程規劃許可的手續辦理。西城區住建委主要領導掛帥協調,遠程在線開標,用最短時限完成項目招標;與項目實施主體溝通指導,精準服務,對施工許可申報資料實行即報即受,當日完成施工許可審批。

  技術創新,實現資源節約、低碳減排

北京市西城區首個危舊樓改建項目樺皮廠8號樓兩個月建成封頂。西城區供圖

  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區屬國企——德源集團作為實施主體積極推進樺8危改項目,中建海龍科技作為項目承建方參與了樺8危改項目,采用新型建筑工業化建造技術,實現讓老房子快速變成“好房子”的心愿。

  中建海龍科技相關負責人介紹,采用原創研發的混凝土模塊化建造技術(CMiC),通過將建筑根據功能分區劃分為若干模塊,每個模塊單元內的結構、機電、給排水暖通和裝飾裝修等大部分工序在工廠進行高標準的工業化預制,最后運送到施工現場裝嵌形成完整建筑。這大幅縮短了建造周期,居民從遷出到精裝交付、回搬入住,僅需3個月左右的時間,減少了異地安置對原住居民生活的影響。同時,通過在設計階段優化戶型設計,完善建筑功能,提升用戶的居住體驗,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據了解,通過采用混凝土模塊化建造技術,項目90%以上工序由產業工人在工廠完成,現場工作量顯著降低,施工人數大幅減少,相較傳統建造方式減少75%建筑垃圾排放,減少25%材料浪費。同時通過應用綠色建造技術、采用環保設備材料,全程控制噪聲、揚塵、光污染,降低施工過程對周邊居民的影響,實現資源節約、低碳減排、環境友好,踐行“雙碳”及北京減量發展理念。

  樺8危改項目居民將原地搬新家

  夢想照進現實,樺8危改項目的居民將很快實現原地搬新家。對此,北京建筑大學北京城市保護與更新研究院總規劃師張帆表示,樺8危改項目最大的亮點有兩個,一是繞過產權歸集,這是制度上的突破;二是采用裝配式建筑方式,這是技術上的突破。

  西城區顧問團專家、北京比凱城市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古波表示,危舊樓房改建是一個熱點話題,社會關注度極高,我們每一個動作,都必將引起社會廣泛的連鎖反應。單從樺8危改項目的經驗來看,體現了西城區整體較高的公務水平和執政能力,是重要的一個改革參照物,為西城區作為首善之區增添了亮麗一筆。

  推動區屬簡易樓全部啟動騰退

?

北京市西城區首個危舊樓改建項目樺皮廠8號樓兩個月建成封頂。西城區供圖

  記者從北京市西城區了解到,過去一年,西城區持續改善人民群眾的居住環境。扎實推進老舊小區綜合整治與老樓加裝電梯工作,首個央地共建項目華能玉桃園全新亮相,馬中里一區、羊肉胡同120號院等5個項目分別獲評住建部和北京市典型案例。攻堅克難推動10棟簡易樓解危騰空,全區首個危舊樓改建項目樺皮廠8號樓兩個月建成封頂。百萬莊北里項目回遷入住,279戶居民圓夢新居。

  今年,西城區計劃推進實施38個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項目,依托“央-市-區-街”四級聯動機制,靠前服務推動一批央產老舊小區改造項目落地見效。進一步夯實老樓加裝電梯工作,推動“加梯地圖”更加全面精準,力爭實現更多規模化集中加梯。下大力氣實施20棟簡易樓解危排險,推動“十四五”時期計劃內區屬簡易樓全部啟動騰退,同時推動保租房籌集取得突破。以更大決心改善百姓居住環境,解決一批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完)



北京西城推動危舊樓房改建工作 突破制度藩籬創新機制


編輯:2024-01-12 10:06:18

  中新網北京1月11日電 (記者 杜燕)在推動城市更新的過程中,北京市西城區積極推動危舊樓房改建工作。其中,全區首個危舊樓改建項目樺皮廠8號樓兩個月建成封頂。今年,西城區計劃實施20棟簡易樓解危排險,同時推動保租房籌集取得突破,解決一批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這是記者今天從北京市西城區了解到的。

北京市西城區首個危舊樓改建項目樺皮廠8號樓兩個月建成封頂。西城區供圖

  “墻體裂開、燃氣管線都掛在樓體的外壁上……我們非常擔憂,急切希望住進牢固的樓房里。”家住樺皮廠胡同8號樓的劉爺爺說出了居民的心聲。“我們發現墻體有沙化現象,廚房、衛生間還有沉降。”居民徐女士反映,“希望政府能快點給我們解決,在這樓里多住一天就多一天的風險。”

  樺皮廠胡同8號樓,位于西城區新街口街道,是20世紀70年代建成的5層住宅樓房。由于該樓房配套設施不完善,空間布局不合理,再加上原產權單位已無管理能力,也因此居住在這棟樓里的居民對居住安全產生了深深的擔憂。

  民有所憂,我必念之。2020年11月,作為西城區首個危舊樓改建項目,樺皮廠胡同8號樓納入危舊樓改建(以下簡稱樺8危改項目)工作計劃。

  “樺8危改項目是依據2020年6月北京市住建委、市規自委、市發改委、市財政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危舊樓房改建試點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危改試點意見》),確定的首個西城區通過拆除重建方式進行改造的危舊樓改建試點項目,也是全市首個整樓居民均為產權主體的試點項目。因為沒有對此類項目的專項審批路徑及相關政策等作為參考,我們需要克服許多困難與障礙。”西城區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說,在區委區政府的指導下,樺8危改項目成立了由西城區住建委牽頭的工作專班,經過多次現場勘察、數次研論,工作專班決定轉變思想,由等政策變用政策、要政策,敢闖敢試蹚出一條路來。

  突破制度藩籬創新機制

  “樺8危改項目的難點在哪里?首先產權主體多,其次實施主體非產權主體,產權注銷后會帶來后續的系列影響等,其中最難的就是轉移登記產生稅費,需要交納契稅。”規自委西城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由于《危改試點意見》上沒有明確危舊樓改建多個產權主體登記路徑,所以這成為考驗西城干部智慧與擔當的試金石。

  辦法總比困難多,最終,工作專班牽頭,規自、住建、房管、稅務、街道、實施主體等各部門深入調研交流,結合危舊樓改建已出臺政策以及樺皮廠8號樓實際情況,規自分局創新性提出“產權主體不變、實施主體代建”、“先注銷后首次、一戶一首次”的總體辦理思路,按照《危改試點意見》相關要求,單套住房包括新增建設面積在內,房屋性質統一登記為“按照經濟適用房產權管理”。其中,原住房已轉為商品房、已購公房的部分,在辦理不動產權登記時進行注記,上市轉讓時商品房部分無需繳納地價款,新增面積部分應繳納。

  規自委西城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樺8危改項目開工前各項手續辦理,創新并聯模式,簡化審批前置條件。

  最終,規自委西城分局以“告知承諾制”即時核發該項目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僅用時22天完成從用地劃撥到建設工程規劃許可的手續辦理。西城區住建委主要領導掛帥協調,遠程在線開標,用最短時限完成項目招標;與項目實施主體溝通指導,精準服務,對施工許可申報資料實行即報即受,當日完成施工許可審批。

  技術創新,實現資源節約、低碳減排

北京市西城區首個危舊樓改建項目樺皮廠8號樓兩個月建成封頂。西城區供圖

  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區屬國企——德源集團作為實施主體積極推進樺8危改項目,中建海龍科技作為項目承建方參與了樺8危改項目,采用新型建筑工業化建造技術,實現讓老房子快速變成“好房子”的心愿。

  中建海龍科技相關負責人介紹,采用原創研發的混凝土模塊化建造技術(CMiC),通過將建筑根據功能分區劃分為若干模塊,每個模塊單元內的結構、機電、給排水暖通和裝飾裝修等大部分工序在工廠進行高標準的工業化預制,最后運送到施工現場裝嵌形成完整建筑。這大幅縮短了建造周期,居民從遷出到精裝交付、回搬入住,僅需3個月左右的時間,減少了異地安置對原住居民生活的影響。同時,通過在設計階段優化戶型設計,完善建筑功能,提升用戶的居住體驗,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據了解,通過采用混凝土模塊化建造技術,項目90%以上工序由產業工人在工廠完成,現場工作量顯著降低,施工人數大幅減少,相較傳統建造方式減少75%建筑垃圾排放,減少25%材料浪費。同時通過應用綠色建造技術、采用環保設備材料,全程控制噪聲、揚塵、光污染,降低施工過程對周邊居民的影響,實現資源節約、低碳減排、環境友好,踐行“雙碳”及北京減量發展理念。

  樺8危改項目居民將原地搬新家

  夢想照進現實,樺8危改項目的居民將很快實現原地搬新家。對此,北京建筑大學北京城市保護與更新研究院總規劃師張帆表示,樺8危改項目最大的亮點有兩個,一是繞過產權歸集,這是制度上的突破;二是采用裝配式建筑方式,這是技術上的突破。

  西城區顧問團專家、北京比凱城市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古波表示,危舊樓房改建是一個熱點話題,社會關注度極高,我們每一個動作,都必將引起社會廣泛的連鎖反應。單從樺8危改項目的經驗來看,體現了西城區整體較高的公務水平和執政能力,是重要的一個改革參照物,為西城區作為首善之區增添了亮麗一筆。

  推動區屬簡易樓全部啟動騰退

?

北京市西城區首個危舊樓改建項目樺皮廠8號樓兩個月建成封頂。西城區供圖

  記者從北京市西城區了解到,過去一年,西城區持續改善人民群眾的居住環境。扎實推進老舊小區綜合整治與老樓加裝電梯工作,首個央地共建項目華能玉桃園全新亮相,馬中里一區、羊肉胡同120號院等5個項目分別獲評住建部和北京市典型案例。攻堅克難推動10棟簡易樓解危騰空,全區首個危舊樓改建項目樺皮廠8號樓兩個月建成封頂。百萬莊北里項目回遷入住,279戶居民圓夢新居。

  今年,西城區計劃推進實施38個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項目,依托“央-市-區-街”四級聯動機制,靠前服務推動一批央產老舊小區改造項目落地見效。進一步夯實老樓加裝電梯工作,推動“加梯地圖”更加全面精準,力爭實現更多規模化集中加梯。下大力氣實施20棟簡易樓解危排險,推動“十四五”時期計劃內區屬簡易樓全部啟動騰退,同時推動保租房籌集取得突破。以更大決心改善百姓居住環境,解決一批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