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宮景福宮開啟百余年來首次文物建筑整體保護修繕
編輯:2024-05-21 09:33:24
中新社北京5月18日電(記者 應妮)記者從故宮博物院獲悉,在國際博物館日前夕,“景福宮區域文物建筑保護修繕工程”已于5月開工。
位于故宮博物院寧壽宮區域的景福宮是一座典型的園林式建筑,古樹假山錯落,門廊庭院別致。景福宮建成于乾隆年前,自清光緒時期大規模修繕后,這一區域已經100多年未開展全面系統的整體保護修繕。
記者日前走進這里,時光漫漶的痕跡清晰可辨:破損的光緒時期團鶴紋天花后面,能看到乾隆時期的西番蓮卷草紋天花;景福宮內檐下本應鋪在室內的金磚現暴露于室外,緣于光緒年間大修時,追求開闊視野,將這部分建筑推去。
?
5月10日,故宮景福宮內景。 中新社記者 應妮 攝
景福宮始建功能是乾隆皇帝歸政后的居所,區域布局有庭院、建筑、山石、佛樓,能夠滿足日常起居、休憩、禮佛的多重需求;乾隆喜得玄孫,為紀念五世同堂,特書《五福五代堂記》,并懸“五福五代堂”匾于景福宮明間。自嘉慶皇帝之后,景福宮主要作為皇宮儲存古董珍寶之地,未有實際用處,逐漸成為一個倉庫。光緒時期的大規模修繕,改變了乾隆始建時的內檐裝修原貌,二層仙樓全部拆除、不復存在,保存現狀為修繕后的清晚期內檐裝修樣式。
值得一提的是,景福宮是三卷勾連搭歇山式建筑,故宮內此形制類型建筑唯此一處。“這種建筑樣式的優點是降低了屋頂高度,三個卷棚式屋面連接在一起,能夠獲得更寬闊的室內空間;但缺點在于屋面有兩處天溝,天溝往往是極易出現滲漏的部位”,故宮博物院修繕技藝部主任郭泓進一步指出,景福宮在古建筑平面布局中屬于跨度比較大的開間,額枋、檐柱均為薄弱部位,景福宮正殿大木結構亟需搶險修繕,屋面、墻體、地面、油飾等均需采取相應的修繕措施。剛開工不久的“景福宮區域文物建筑保護修繕工程”正是集中針對這些問題,預計用兩年時間祛病延壽。
“景福宮見證了清中期建造到清晚期修繕的一個整體歷史過程”,郭泓說,因此景福宮的保護和修繕也不止于修修補補。
故宮博物院于2018年啟動“景福宮研究性保護項目”。該項目秉承“研究先行并貫穿始終”理念,工作人員在查閱了2592件清代檔案,抄錄289件清代檔案,找到29幅1940年至2007年歷史影像之后,還開展了多個分項研究工作,包括文物建筑形制、材料、工藝、古樹、環境研究、文獻檔案調查、精細化數字化信息采集、保護技術和BIM應用研究等,并在研究基礎上完成了《故宮景福宮區域文物建筑保護修繕工程設計方案》;同時開展了景福宮區域文物建筑、室外陳設的現狀影像采集與記錄工作。
此外,該項目還致力于結合工程開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官式古建筑營造技藝(北京故宮)”的發掘整理、數字化記錄、科學研究與系統應用工作,逐步形成標準化的傳統技藝操作工序和質量要求,并同期開展傳統工匠培訓與非遺傳承人培養工作,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
據悉,“景福宮研究性保護項目”是故宮博物院與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梅賽德斯-奔馳星愿基金第三期公益合作。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說,在第三期合作中,雙方將發揮各自資源優勢,共同挖掘古建遺址蘊含的歷史文化價值,并推動項目成果與公眾共享。(完)
故宮景福宮開啟百余年來首次文物建筑整體保護修繕
編輯:2024-05-21 09:33:24
中新社北京5月18日電(記者 應妮)記者從故宮博物院獲悉,在國際博物館日前夕,“景福宮區域文物建筑保護修繕工程”已于5月開工。
位于故宮博物院寧壽宮區域的景福宮是一座典型的園林式建筑,古樹假山錯落,門廊庭院別致。景福宮建成于乾隆年前,自清光緒時期大規模修繕后,這一區域已經100多年未開展全面系統的整體保護修繕。
記者日前走進這里,時光漫漶的痕跡清晰可辨:破損的光緒時期團鶴紋天花后面,能看到乾隆時期的西番蓮卷草紋天花;景福宮內檐下本應鋪在室內的金磚現暴露于室外,緣于光緒年間大修時,追求開闊視野,將這部分建筑推去。
?
5月10日,故宮景福宮內景。 中新社記者 應妮 攝
景福宮始建功能是乾隆皇帝歸政后的居所,區域布局有庭院、建筑、山石、佛樓,能夠滿足日常起居、休憩、禮佛的多重需求;乾隆喜得玄孫,為紀念五世同堂,特書《五福五代堂記》,并懸“五福五代堂”匾于景福宮明間。自嘉慶皇帝之后,景福宮主要作為皇宮儲存古董珍寶之地,未有實際用處,逐漸成為一個倉庫。光緒時期的大規模修繕,改變了乾隆始建時的內檐裝修原貌,二層仙樓全部拆除、不復存在,保存現狀為修繕后的清晚期內檐裝修樣式。
值得一提的是,景福宮是三卷勾連搭歇山式建筑,故宮內此形制類型建筑唯此一處。“這種建筑樣式的優點是降低了屋頂高度,三個卷棚式屋面連接在一起,能夠獲得更寬闊的室內空間;但缺點在于屋面有兩處天溝,天溝往往是極易出現滲漏的部位”,故宮博物院修繕技藝部主任郭泓進一步指出,景福宮在古建筑平面布局中屬于跨度比較大的開間,額枋、檐柱均為薄弱部位,景福宮正殿大木結構亟需搶險修繕,屋面、墻體、地面、油飾等均需采取相應的修繕措施。剛開工不久的“景福宮區域文物建筑保護修繕工程”正是集中針對這些問題,預計用兩年時間祛病延壽。
“景福宮見證了清中期建造到清晚期修繕的一個整體歷史過程”,郭泓說,因此景福宮的保護和修繕也不止于修修補補。
故宮博物院于2018年啟動“景福宮研究性保護項目”。該項目秉承“研究先行并貫穿始終”理念,工作人員在查閱了2592件清代檔案,抄錄289件清代檔案,找到29幅1940年至2007年歷史影像之后,還開展了多個分項研究工作,包括文物建筑形制、材料、工藝、古樹、環境研究、文獻檔案調查、精細化數字化信息采集、保護技術和BIM應用研究等,并在研究基礎上完成了《故宮景福宮區域文物建筑保護修繕工程設計方案》;同時開展了景福宮區域文物建筑、室外陳設的現狀影像采集與記錄工作。
此外,該項目還致力于結合工程開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官式古建筑營造技藝(北京故宮)”的發掘整理、數字化記錄、科學研究與系統應用工作,逐步形成標準化的傳統技藝操作工序和質量要求,并同期開展傳統工匠培訓與非遺傳承人培養工作,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
據悉,“景福宮研究性保護項目”是故宮博物院與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梅賽德斯-奔馳星愿基金第三期公益合作。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說,在第三期合作中,雙方將發揮各自資源優勢,共同挖掘古建遺址蘊含的歷史文化價值,并推動項目成果與公眾共享。(完)
友情鏈接:黑龍江省政府采購網 黑龍江公共資源交易網 中國政府采購網 財政部 中注協 中國證監會 中評協 財聯網
版權所有:黑龍江中灝瑞合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備案號:黑ICP備2022009365號-1 技術支持:資海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