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Image

“中國設計”閃耀卡塔爾世界杯主場館


編輯:2022-11-22 18:26:10

   387039

北京時間20日22時40分,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正式拉開帷幕。

中國承建的卡塔爾世界杯的主場盧賽爾體育場,是中國企業第一次以設計施工總承包的身份,參與建設國際足聯最高標準的專業足球場,也是中國企業首次執行世界杯主體育場設計建造任務,更是目前中國企業在海外建造的規模最大、容納人數最多的專業場館。

作為盧塞爾體育場的大跨度結構設計方,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建院”)是本屆世界杯場館建設的重要組成力量。盧塞爾體育場設計的背后,是北京建院在專業足球場和其他體育建筑設計領域幾十年如一日的深耕與積淀。

結緣世界杯,潛心打造“中國設計”

卡塔爾世界杯是這項當今世界最具影響的體育賽事首次走進中東地區。作為本屆世界杯的主體育場,盧塞爾體育場可容納超過92000余名觀眾,將舉辦包括決賽在內的10場重大賽事活動,是整屆杯賽最受矚目的標志性建筑。體育場設計方案由Foster+Partners、Arup、Populous等機構組成的設計聯合體完成。在設計施工總承包方中國鐵建的組織下,由澳大利亞Aurecon、北京建院、英國AFL等設計機構組成的國際團隊合作進行方案調整和設計。北京建院承擔了整座建筑最復雜的系統——主體鋼結構和屋頂索膜結構的方案調整、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國內鋼結構和索膜結構的參建方還有精工鋼構、巨力索具、北京建筑工程研究院、海勃膜結構、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等。作為北京建院設計團隊的負責人,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北京建院總工程師朱忠義分享了盧塞爾體育場項目的設計歷程和團隊在工作中的技術創新。

盧塞爾體育場建筑造型的設計靈感來源于卡塔爾傳統燈籠(Fanar)形象,其外立面圖案取自傳統阿拉伯金碗和器皿的裝飾圖形,巨大的馬鞍形屋蓋由輕盈、通透的菱形葉脈網格覆蓋。作為世界杯決賽場地,體育場需要滿足超過9萬名觀眾的觀賽體驗,同時還要嚴格控制體育場規模和造價,這給包含立面和屋頂在內的大跨度結構設計帶來了空前挑戰。朱忠義帶領的北京建院團隊在設計中克服了結構空間受限、復雜索膜結構形態控制困難等技術難題,在結構體系、設計方法方面進行了大量技術創新,并在設計中采用了深度達LOD350的BIM技術,確保了體育場壯觀絢麗的建筑外形和滿足世界杯要求的高標準功能的實現。

在與世界各地優秀設計機構的激烈競爭中贏得項目設計權并順利完成設計任務,團隊在技術上精益求精、迎難而上的執著態度是核心原因之一。回顧項目的整個設計歷程,朱忠義感慨頗深:“這個項目是中國工程師走出國門、真正與國際團隊聯合設計完成的超級工程。在投標階段,我們就提出了七種結構優化方案,不僅對每一種方案進行了分析計算,還給出了詳細的優劣分析。這些工作給業主和合作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應該是我們參與盧塞爾體育場設計的一個重要因素。另外,我們能夠參與這個項目的設計,也離不開中國鐵建給予的大力支持。”

作為曾經設計了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北京大興機場航站樓的團隊,北京建院設計師們的工程業績給盧塞爾體育場項目的業主和各方留下了很好的初步印象。但最終真正“征服”大家的,還是團隊在設計過程中展示出的扎實的設計水平、豐富的設計經驗、言出必行的良好信用和極高的工作效率。朱忠義回憶,項目初期,為了盡快確定實施方案,團隊利用卡塔爾與國內五個小時的時差,北京和現場兩個小組全天24小時無間斷接力持續工作了一個月,按照約定提交了各方均滿意的方案。在解決難題的過程中,團隊與外方的溝通日漸順暢,慢慢掌握了設計的主動權和話語權。后來,所有重要的會議,盧塞爾體育場的業主都要求北京建院出席,并且北京建院的專業意見都會被當作決策的重要依據。疫情期間,團隊的設計師們也沒有被病毒和距離阻隔,克服重重困難,圓滿完成了貫穿建設過程的技術服務工作,為體育場按時高質量地建成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

努力總是伴隨著收獲,北京建院設計師們在卡塔爾世界杯場館建設中的精彩表現,最終匯聚成了一個全新的“中國設計”形象。

專業足球場,為老工體賦新活力

這次改造本著“基于建筑科技系統構建的專業足球場體育產業綜合體,解決傳統建筑、現代場館、體育產業的有機結合與更新”的設計理念,遵循“傳統外觀、現代場館”復建原則,在保留經典工體造型、外立面形式和特色元素的同時,融入現代場館功能要素,賦予工體新的生機與活力。

資深足球節目評論員張路與工體也有著深厚的淵源。他本人在工體參加過比賽,而老工體的牽頭設計人正是他的父親、原北京市建筑設計院院長、著名建筑師沈勃。直播期間,他十分關心觀眾們在觀看球賽時的體驗,還特別強調東部位置的觀眾席是最熱的區域。針對這一問題,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北京建院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總建筑師張宇介紹道,“工體這次改造充分考慮了這個因素,新增罩棚的造型經過CFD流體力學模擬生成并進行了反復的優化,能夠覆蓋全部觀眾席,提升場館在極端天氣下的辦賽能力和觀眾的觀賽體驗。罩棚采用參數化數字協同設計,具備遮陽、照明、排集水、融雪、光伏發電和吸聲降噪等功能。”

為了改善不利天氣條件下的觀賽體驗,新工體設置了超精細水噴霧降溫系統,可以實現最低能耗的物理降溫,在特殊條件下噴霧系統還可以改裝作為防疫消毒使用。看臺區還設置座椅送風,實現體育場整體氣流的被動、主動雙向組織。

工體周邊市政設施較為陳舊,為了幫助市政減負,本次改造獨創了工體雨水、再生水、生態再利用關鍵技術,用生態科技的方式解決工體草坪及綠化澆灌問題,改善工體區域城市排水環境。對標國際主流專業足球場的設計理念,新工體使用了目前在歐洲頂級聯賽已成主流的錨固草系統,將天然草與人造草結合,保證賽場達到更高標準。

除此以外,工體項目總設計師、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筑師、第一建筑設計院院長杜松介紹:“工體在設計上還采用了許多全國首創的新技術——大跨度屋蓋三向摩擦擺隔震+阻尼器組合減震關鍵技術、大開口單層拱殼高效受力結構體系的結構方案優化布置關鍵技術、大跨度開口單層拱殼健康監測關鍵技術、大尺度超長不設縫清水混凝土建造及監測技術、城市中心區TOD一體化沉降協同控制技術等。”

引領新時代,重溫體育建筑發展

專業足球場是北京建院在體育建筑領域深厚技術積淀的一個縮影。在七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體育建筑的設計和研究一直是北京建院的業務重點內容和長項。從新中國成立開始,北京建院與祖國的體育事業一起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新中國建立初期百廢待興,體育事業剛剛起步,體育場館和基礎設施極為欠缺。這個時期是北京建院與體育建筑結緣的開始,北京建院老一代設計師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設計了以北京體育館、工人體育場、工人體育館和首都體育館等為代表的新中國最高水平的體育建筑,為中國體育建筑寫下濃墨重彩的開篇。

第二階段:伴隨中國改革開放,中國承辦大型國際體育賽事的時機日益成熟。20 世紀80年代初到2000 年,北京建院完成了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北京大學生體育館、光彩體育館、亞運村以及中國第一座室內速滑館等一批原創場館。這個時期,北京建院體育建筑設計團隊敏銳地把握和吸取國際最新體育建筑趨勢,大幅提升了中國體育建筑的設計理念、技術標準和設計方法,使中國的場館真正成為承辦國際體育賽事的舞臺。這既是改革開放后中國綜合國力提升的表現,也是中國體育建筑接軌國際標準的開始。

第三階段:北京經歷了三次奧運會申辦,北京建院是唯一三次參與申辦工作的設計單位。在2008年奧運會申奧成功之后,北京建院承擔了國家體育館、五棵松體育館等新建場館的設計,以及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體育場和體育館、工人體育場、工人體育館、首都體育館等改造設計。從20世紀末到2010年,以2008年奧運會場館為代表的國際最高水準的體育建筑,極大地提高了中國體育建筑的設計水平和建設標準。這一時期,建筑師們在高標準滿足場館頂級賽事功能的同時,開始考慮場館賽后運營的多功能使用問題。

第四階段: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帶動了全國大中型體育場館的建設,許多城市為了承辦賽事,大量建設大型場館,隨之也引發了體育場館日常運營的問題。在國家大力發展體育產業的背景下解決場館運營的難題,成為后奧運時代體育建筑發展的重要課題,體育服務綜合體也因此成為體育建筑設計的新趨勢。在這一時期,北京建院完成的深圳灣體育中心、重慶華熙LIVE魚洞體育館等場館成功完成了運營轉換。在隨后的2022年冬奧會場館設計中,北京建院秉承著“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后續運維使用功能,承擔了國家速滑館等4個新建場館、首都體育館等5個改造項目、16項賽時運營設計和臨時設施設計工作,北京建院的體育建筑作品再一次向世界交出圓滿答卷。

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北京建院顧問總建筑師馬國馨介紹道:“七十多年來,北京建院在從事體育建筑設計的同時,一直堅持不懈地對體育建筑進行探索與研究,出版多部專著、編寫規范標準、編制圖集手冊,研究方法論,引領著行業發展并不斷創造新的高度。”

結語

回顧七十多年來北京建院體育建筑設計走過的歷程,可以稱之為一部濃縮的新中國體育建筑發展史。北京建院幾代設計師為了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始終專注體育建筑設計,在技術上不斷鉆研探索、精益求精、銳意進取,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響應時代發展需要,創作出卓越的建筑作品,引領幾代中國體育建筑的發展方向。

伴隨著中國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體育的職業化進程、全民健身和場館運營的日益成熟,憑借著5G 信息時代和數字技術的不斷提升,未來中國體育建筑必將迎來更廣闊的創作天地。北京建院新一代體育建筑設計師將秉承前輩的情懷與執著,不斷創新理念、提升技術、完善服務,一如既往地為中國體育建筑的發展增光添彩。

參考文章

1.《盧塞爾球場:卡塔爾世界杯皇冠上的明珠》,2022卡塔爾世界杯交付與傳承官方公眾號

2.《工人體育場創作理念》,作者:杜松

3.《BIAD專項建筑作品集系列叢書——體育建筑》《BIAD體育建筑設計綜述》,作者:陳曉民、劉康宏

來源:北京建院


“中國設計”閃耀卡塔爾世界杯主場館


編輯:2022-11-22 18:26:10

   387039

北京時間20日22時40分,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正式拉開帷幕。

中國承建的卡塔爾世界杯的主場盧賽爾體育場,是中國企業第一次以設計施工總承包的身份,參與建設國際足聯最高標準的專業足球場,也是中國企業首次執行世界杯主體育場設計建造任務,更是目前中國企業在海外建造的規模最大、容納人數最多的專業場館。

作為盧塞爾體育場的大跨度結構設計方,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建院”)是本屆世界杯場館建設的重要組成力量。盧塞爾體育場設計的背后,是北京建院在專業足球場和其他體育建筑設計領域幾十年如一日的深耕與積淀。

結緣世界杯,潛心打造“中國設計”

卡塔爾世界杯是這項當今世界最具影響的體育賽事首次走進中東地區。作為本屆世界杯的主體育場,盧塞爾體育場可容納超過92000余名觀眾,將舉辦包括決賽在內的10場重大賽事活動,是整屆杯賽最受矚目的標志性建筑。體育場設計方案由Foster+Partners、Arup、Populous等機構組成的設計聯合體完成。在設計施工總承包方中國鐵建的組織下,由澳大利亞Aurecon、北京建院、英國AFL等設計機構組成的國際團隊合作進行方案調整和設計。北京建院承擔了整座建筑最復雜的系統——主體鋼結構和屋頂索膜結構的方案調整、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國內鋼結構和索膜結構的參建方還有精工鋼構、巨力索具、北京建筑工程研究院、海勃膜結構、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等。作為北京建院設計團隊的負責人,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北京建院總工程師朱忠義分享了盧塞爾體育場項目的設計歷程和團隊在工作中的技術創新。

盧塞爾體育場建筑造型的設計靈感來源于卡塔爾傳統燈籠(Fanar)形象,其外立面圖案取自傳統阿拉伯金碗和器皿的裝飾圖形,巨大的馬鞍形屋蓋由輕盈、通透的菱形葉脈網格覆蓋。作為世界杯決賽場地,體育場需要滿足超過9萬名觀眾的觀賽體驗,同時還要嚴格控制體育場規模和造價,這給包含立面和屋頂在內的大跨度結構設計帶來了空前挑戰。朱忠義帶領的北京建院團隊在設計中克服了結構空間受限、復雜索膜結構形態控制困難等技術難題,在結構體系、設計方法方面進行了大量技術創新,并在設計中采用了深度達LOD350的BIM技術,確保了體育場壯觀絢麗的建筑外形和滿足世界杯要求的高標準功能的實現。

在與世界各地優秀設計機構的激烈競爭中贏得項目設計權并順利完成設計任務,團隊在技術上精益求精、迎難而上的執著態度是核心原因之一。回顧項目的整個設計歷程,朱忠義感慨頗深:“這個項目是中國工程師走出國門、真正與國際團隊聯合設計完成的超級工程。在投標階段,我們就提出了七種結構優化方案,不僅對每一種方案進行了分析計算,還給出了詳細的優劣分析。這些工作給業主和合作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應該是我們參與盧塞爾體育場設計的一個重要因素。另外,我們能夠參與這個項目的設計,也離不開中國鐵建給予的大力支持。”

作為曾經設計了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北京大興機場航站樓的團隊,北京建院設計師們的工程業績給盧塞爾體育場項目的業主和各方留下了很好的初步印象。但最終真正“征服”大家的,還是團隊在設計過程中展示出的扎實的設計水平、豐富的設計經驗、言出必行的良好信用和極高的工作效率。朱忠義回憶,項目初期,為了盡快確定實施方案,團隊利用卡塔爾與國內五個小時的時差,北京和現場兩個小組全天24小時無間斷接力持續工作了一個月,按照約定提交了各方均滿意的方案。在解決難題的過程中,團隊與外方的溝通日漸順暢,慢慢掌握了設計的主動權和話語權。后來,所有重要的會議,盧塞爾體育場的業主都要求北京建院出席,并且北京建院的專業意見都會被當作決策的重要依據。疫情期間,團隊的設計師們也沒有被病毒和距離阻隔,克服重重困難,圓滿完成了貫穿建設過程的技術服務工作,為體育場按時高質量地建成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

努力總是伴隨著收獲,北京建院設計師們在卡塔爾世界杯場館建設中的精彩表現,最終匯聚成了一個全新的“中國設計”形象。

專業足球場,為老工體賦新活力

這次改造本著“基于建筑科技系統構建的專業足球場體育產業綜合體,解決傳統建筑、現代場館、體育產業的有機結合與更新”的設計理念,遵循“傳統外觀、現代場館”復建原則,在保留經典工體造型、外立面形式和特色元素的同時,融入現代場館功能要素,賦予工體新的生機與活力。

資深足球節目評論員張路與工體也有著深厚的淵源。他本人在工體參加過比賽,而老工體的牽頭設計人正是他的父親、原北京市建筑設計院院長、著名建筑師沈勃。直播期間,他十分關心觀眾們在觀看球賽時的體驗,還特別強調東部位置的觀眾席是最熱的區域。針對這一問題,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北京建院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總建筑師張宇介紹道,“工體這次改造充分考慮了這個因素,新增罩棚的造型經過CFD流體力學模擬生成并進行了反復的優化,能夠覆蓋全部觀眾席,提升場館在極端天氣下的辦賽能力和觀眾的觀賽體驗。罩棚采用參數化數字協同設計,具備遮陽、照明、排集水、融雪、光伏發電和吸聲降噪等功能。”

為了改善不利天氣條件下的觀賽體驗,新工體設置了超精細水噴霧降溫系統,可以實現最低能耗的物理降溫,在特殊條件下噴霧系統還可以改裝作為防疫消毒使用。看臺區還設置座椅送風,實現體育場整體氣流的被動、主動雙向組織。

工體周邊市政設施較為陳舊,為了幫助市政減負,本次改造獨創了工體雨水、再生水、生態再利用關鍵技術,用生態科技的方式解決工體草坪及綠化澆灌問題,改善工體區域城市排水環境。對標國際主流專業足球場的設計理念,新工體使用了目前在歐洲頂級聯賽已成主流的錨固草系統,將天然草與人造草結合,保證賽場達到更高標準。

除此以外,工體項目總設計師、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筑師、第一建筑設計院院長杜松介紹:“工體在設計上還采用了許多全國首創的新技術——大跨度屋蓋三向摩擦擺隔震+阻尼器組合減震關鍵技術、大開口單層拱殼高效受力結構體系的結構方案優化布置關鍵技術、大跨度開口單層拱殼健康監測關鍵技術、大尺度超長不設縫清水混凝土建造及監測技術、城市中心區TOD一體化沉降協同控制技術等。”

引領新時代,重溫體育建筑發展

專業足球場是北京建院在體育建筑領域深厚技術積淀的一個縮影。在七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體育建筑的設計和研究一直是北京建院的業務重點內容和長項。從新中國成立開始,北京建院與祖國的體育事業一起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新中國建立初期百廢待興,體育事業剛剛起步,體育場館和基礎設施極為欠缺。這個時期是北京建院與體育建筑結緣的開始,北京建院老一代設計師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設計了以北京體育館、工人體育場、工人體育館和首都體育館等為代表的新中國最高水平的體育建筑,為中國體育建筑寫下濃墨重彩的開篇。

第二階段:伴隨中國改革開放,中國承辦大型國際體育賽事的時機日益成熟。20 世紀80年代初到2000 年,北京建院完成了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北京大學生體育館、光彩體育館、亞運村以及中國第一座室內速滑館等一批原創場館。這個時期,北京建院體育建筑設計團隊敏銳地把握和吸取國際最新體育建筑趨勢,大幅提升了中國體育建筑的設計理念、技術標準和設計方法,使中國的場館真正成為承辦國際體育賽事的舞臺。這既是改革開放后中國綜合國力提升的表現,也是中國體育建筑接軌國際標準的開始。

第三階段:北京經歷了三次奧運會申辦,北京建院是唯一三次參與申辦工作的設計單位。在2008年奧運會申奧成功之后,北京建院承擔了國家體育館、五棵松體育館等新建場館的設計,以及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體育場和體育館、工人體育場、工人體育館、首都體育館等改造設計。從20世紀末到2010年,以2008年奧運會場館為代表的國際最高水準的體育建筑,極大地提高了中國體育建筑的設計水平和建設標準。這一時期,建筑師們在高標準滿足場館頂級賽事功能的同時,開始考慮場館賽后運營的多功能使用問題。

第四階段: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帶動了全國大中型體育場館的建設,許多城市為了承辦賽事,大量建設大型場館,隨之也引發了體育場館日常運營的問題。在國家大力發展體育產業的背景下解決場館運營的難題,成為后奧運時代體育建筑發展的重要課題,體育服務綜合體也因此成為體育建筑設計的新趨勢。在這一時期,北京建院完成的深圳灣體育中心、重慶華熙LIVE魚洞體育館等場館成功完成了運營轉換。在隨后的2022年冬奧會場館設計中,北京建院秉承著“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后續運維使用功能,承擔了國家速滑館等4個新建場館、首都體育館等5個改造項目、16項賽時運營設計和臨時設施設計工作,北京建院的體育建筑作品再一次向世界交出圓滿答卷。

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北京建院顧問總建筑師馬國馨介紹道:“七十多年來,北京建院在從事體育建筑設計的同時,一直堅持不懈地對體育建筑進行探索與研究,出版多部專著、編寫規范標準、編制圖集手冊,研究方法論,引領著行業發展并不斷創造新的高度。”

結語

回顧七十多年來北京建院體育建筑設計走過的歷程,可以稱之為一部濃縮的新中國體育建筑發展史。北京建院幾代設計師為了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始終專注體育建筑設計,在技術上不斷鉆研探索、精益求精、銳意進取,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響應時代發展需要,創作出卓越的建筑作品,引領幾代中國體育建筑的發展方向。

伴隨著中國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體育的職業化進程、全民健身和場館運營的日益成熟,憑借著5G 信息時代和數字技術的不斷提升,未來中國體育建筑必將迎來更廣闊的創作天地。北京建院新一代體育建筑設計師將秉承前輩的情懷與執著,不斷創新理念、提升技術、完善服務,一如既往地為中國體育建筑的發展增光添彩。

參考文章

1.《盧塞爾球場:卡塔爾世界杯皇冠上的明珠》,2022卡塔爾世界杯交付與傳承官方公眾號

2.《工人體育場創作理念》,作者:杜松

3.《BIAD專項建筑作品集系列叢書——體育建筑》《BIAD體育建筑設計綜述》,作者:陳曉民、劉康宏

來源:北京建院